
(本文發布於5月21日,作者是CBS的記者Sam Quinn,文章內容不代表譯者觀點。)
謝伊-吉爾傑斯-亞曆山大並不是一個“有道德的球員”。對於不熟悉這個術語的人說明一下,這個詞指的是那些在得分時不會過度使用造犯規戰術的球員。亞曆山大遠不是NBA中唯一的一位“不道德”的球員,甚至也不是季後賽中唯一的例子;布倫森同樣有此嫌疑,但SGA無疑是其中最成功的一個。本賽季隻有內線球員揚尼斯-阿德托昆博得到了比他更多的罰球次數,亞曆山大很可能很快就會因為他的造罰球能力而獲得MVP獎杯。
需要明確的是,他不應該因此受到指責。造犯規是一種技能,理解規則、實時解讀裁判如何執行這些規則,並在此基礎上做出決策,確實是一種創造價值的方法。他的任務是幫助雷霆贏得比賽,而在這方麵他做得非常出色。他的職責並不是要保持道德或娛樂性,而是幫助球隊獲勝。然而,創造一個激勵他這樣做的環境,卻是NBA的責任。
問題不是在於亞曆山大在造犯規,而是這種方法起作用了。聯盟需要負責正確執行現有規則,並修改那些容易被球員利用的規則漏洞。西部決賽第一場比賽就是一個提醒,盡管雷霆的防守表現非常出色,但人們談論最多的還是這位準MVP是如何“逃脫”處罰的。
讓蜜桃网在线观看视频把時間倒回到幾年前,在亞曆山大和布倫森橫空出世之前,還有哈登和特雷-楊這些造犯規大師,聯盟采取了積極且受歡迎的措施來抑製他們的“不道德”習慣。在2021-22賽季前,NBA宣布對進攻球員持球時的“明顯、突然或異常的非籃球動作以製造犯規”的判罰進行解釋性的改變,這裏有一係列聯盟所指的具體例子。對此我想問一下:以下是不是一個進攻球員持球時為了製造犯規,而做出的明顯、突然或異常的非籃球動作呢?
這正是那次規則改變所帶來要解決的問題:亞曆山大讓戈貝爾晃跳了起來,然後自己靠上去,把球扔向空中,來爭取得到罰球機會。他確實得到了罰球,對他來說這是正確的選擇,因為他相信裁判會吹哨。當一項規則改變幾年後,球員們仍然有信心它不會被嚴格執行時,這說明了什麽?
關於假摔呢?在2023-24賽季之前,NBA引入了一項為期一年的試驗性技術犯規來懲罰假摔。去年夏天,聯盟決定將這條規則永久化。雖然假摔本身不可回放審查,但如果通過挑戰觸發了回放,裁判有權判罰假摔。那麽在這次進攻中發生了什麽?亞曆山大-沃克,他是SGA的表哥,在這次突破中被判犯規。經過回放,確定沒有非法接觸。然而,吉爾傑斯-亞曆山大最終倒在了地上。如果沒有任何非法接觸並且他得到了哨子,很難不認為他倒地是為了博取哨。這是一個假摔,但亞曆山大沒有因此被吹罰。
NBA已基本放棄了對假摔的處罰,這一舉措在某種程度上反而助長了假摔行為。聯盟試圖采取措施遏製假摔,但效果不佳,導致一些擅長假摔的球員更加肆無忌憚。
亞曆山大的假摔戰術讓傑登-麥克丹尼爾斯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。在這次防守中,麥克丹尼爾斯始終保持合法的防守位置,然而,當亞曆山大突破時,他用非持球手推了麥克丹尼爾斯,然後後撤並成功博得了裁判的哨聲。
亞曆山大本賽季一直都在利用非持球手推人,而他並非唯一這樣做的球員。這個問題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。甚至NBA曆史上最著名的投籃之一也是邁克爾-喬丹在推開拜倫-拉塞爾後完成的。
如果這種動作不會被吹罰,為什麽喬丹不去推開拉塞爾呢?為什麽亞曆山大不去推開麥克丹尼爾斯呢?這種哨聲對他的球隊來說非常有價值,這不僅讓他獲得了罰球機會,還給麥克丹尼爾斯增加了一次犯規。正如蜜桃网在线观看视频之前提到的,麥克丹尼爾斯幾乎是森林狼防住亞曆山大的唯一希望。他在比賽還剩不到五分鍾時因犯滿離場,當時比分差距為12分。最終雷霆以26分的優勢獲勝。
從戰略角度來看,亞曆山大的做法是合理的。他為什麽不去迫使對方最好的外線防守者離場呢?為什麽不抓住機會去罰球線呢?他在規則實際執行的範圍內盡一切可能幫助球隊獲勝。不要責怪球員,要責怪就責怪比賽的本身。
同時NBA正麵臨著一個諷刺的問題:球隊故意輸球擺爛。沒有人願意看到球隊故意輸球,但當球隊認為贏球無望且存在輸球獎勵的機製時,他們就會選擇輸球。在不大幅改變選秀結構的情況下,NBA無法解決這個問題。
隻要犯規和罰球的概念存在,球員們就會尋找漏洞加以利用。這幾乎成了一場“打地鼠”的遊戲。每當一種造犯規的方法被禁止,球員們就會找到另一種方法。2021年的規則變化有效地防止了像特雷-楊這樣的球員突然停下腳步,從而讓防守者撞上他們而獲得幾乎自動的罰球機會。然而,亞曆山大精通所有舊的造犯規技巧,因此需要嚴格執行這些旨在阻止他們的規則。而他還在比賽中不斷開發新的造犯規方法,所以NBA需要每年休賽期都更新這些規則,以確保球員不會對這些技巧過於依賴。
盡管亞曆山大的任務是幫助球隊贏得比賽,但NBA並不關心比賽結果。NBA的任務是為觀眾創造盡可能有趣的產品。無論你對造犯規的道德立場如何,很明顯球迷不喜歡這種行為。犯規的存在是為了限製防守,而不是給進攻球員在不利位置上使用的武器。要想尋找這種平衡,這不是個別球員的責任,而是聯盟的責任。
原文:Sam Quinn
編譯:JayChan